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体育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统筹安排年度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规模达到1105个教学班,35360学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议10余次,安排领导查课73人次,教学法活动64次,组织公开课13次,制定教学进度82份,新教师资格认定7人。克服疫情影响,利用周末加班加点完成了全校四个年级19000多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

我校本科生体育必修课开设两年,128学时,2学分,学生在进校第一、第二学年分四学期完成,每学期32学时,0.5学分;目标教学课16学时,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体育选修课。2020-2021学年共开设体育必修课程7大类24种专项,体育选修课5大类10种专项。

(二)本科生学生情况。

1.本科体育必修课教学总计:30624学时。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477班,约11448学生,15264学时;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480班,约11520学生,15360学时;

2.本科体育选修课教学总计:1408学时。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21班,约630学生,672学时;

2021-2022学年第2学期:23班,约690学生,736学时;

3.本科目标教学总计:1664学时。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49班,约4000学生,784学时;2021-2022学年第2学期:55班,约3600学生,880学时;

4.《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计:2446学时。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810班,约19440学生,1215学时;2021-2022学年第2学期:821班,约19704学生,1231学时。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条件。

1.体育中心现有教师79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8人,讲师19人,助教8人,助理教授2人。共有博士9名,在读博士7名,新引进教师3名,2名博士1名硕士。教师平均年龄45.5岁,30岁以下16人,30-39岁8人,40-49岁22人,50-59岁31人,60岁以上2人。

2.教师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情况。

体育中心所有教师均主讲本科生《大学体育》课程,所有教授均承担本科生课程。

(二)教学条件。

1.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200万元,教学经费85万元,共计285万元,所有经费用于整个教学场地、采购教具、教学设备、器材等。

2.其他特色教学条件。

(1)群体活动体系:体育中心建立了“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群体竞赛为主线、体育社团为纽带、主动参与为目的”的“四位一体”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模式,着力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过程。

(2)学生体育竞赛平台:共举办校级体育竞赛活动50余项,参与人数达34000余人。

(3)学生社团和阳光运动队平台:持续为41个校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指导,并依托体育社团成立了多支普通生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

(4)课外训练营:加强课内课外的衔接,2021-2022学年共开设12个类型、61个学生课外体育训练营,分层次帮助学生通过强化练习和辅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并联合书院开展体育朋辈课程。

3.实践教学条件。

现有的教学场馆、设备、信息资源全部用于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利用率达10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积极筹划建立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应对国家202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目前已进入函评和会评论证阶段。

(二)课程与教材情况。

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获得省级一流课程两门,已获立项的11项校级名课程顺利通过三个阶段性检查验收;继续加快推进体育配套教材建设,年度内共编写教材4部,专著1部,成功立项校级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出版1部。加强日常教材使用管理,制定了《体育中心教材工作细则》和《体育中心“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规划》,每个学期都能按时组织教材选用审核。同时,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组织各专项组完成2021年版《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

(三)名师培育情况。

体育中心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了水上项目、飞盘项目、陆上赛艇项目、体适能项目等多轮次授课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能力。选拔和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打磨,已完成两轮培训式选拔,初步确定了参赛人选。推荐2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比赛,为后续培育教学名师积蓄经验。目前体育中心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后备教学名师1名。

(四)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年度内共有22人次申报各级教改项目,其中立项省部级3项,校级5项。

(五)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学院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认真领会《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精神,贯彻《方案》要求,围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这一核心任务,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实行课程“四位一体”检查评价机制,综合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适应教学形势变化,教学活动更加严格规范。

2.积极改革创新。

改进体育必修课修读机制,设定上、下学期的递进先修关系,防止下半学期的专项提高课被无基础的学生选到,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完善目标教学课程体系,除“长跑、游泳、24式简化太极拳”外,增设“陆上赛艇”项目;改进目标教学课程选课机制,其中“24式简化太极拳”改为仅针对身体病残弱的同学选择,“陆上赛艇”针对体重指数(BMI)过大的同学选择;改进授课方式,目标教学课程由可以自修调整为须经过16个学时的学习,较好地解决了让大三大四学生也动起来的问题。

3.强化课程思政。

体育中心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品行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始终,通过“强体魄促健康、树品行益心智、持毅力葆恒心”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运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意志历练过程中,以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奋斗拼搏、为国争光典型事例弘扬“四面旗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年度内组织教师参加学校骨干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并由1名教师进行课程思路分享。成功举办了体育中心首届课程思政说课竞赛,11名教师参加了竞赛,大大拓展了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路。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项研究,成功立项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重点项目3项。

4.逐步推进数字体育。

组织设计、开发了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管理系统“西交体育”APP,初步实现了我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完成202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全部数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平台数据对接;同时完成四个年级共19710人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形成学生测试成绩数据库管理,并按时上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数据库。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共4537人,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4502人,测试达标率为99.23%。

四、教学质量保障

(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本科生培养议题等情况。

2021-2022学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10余次,安排领导查课70人次,组织公开课3次,制定教学进度66份,新教师资格认定8人。

从学校督导组和体育部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工作兢兢业业,能够认真贯彻教书育人根本宗旨,教学环节把握得当。

(二)院系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聘请3名教授为院级教学质量督导专家,主要参与新教师的教学指导、所有体育教学活动的检查督导工作,院级督导每学期人均查课听课达26次。在教学质量检查过程中,院级督导专家认真看课评价,客观评价点评,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传帮带,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所有院级和中层领导都带头听课检查,利用看课听课时机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形式,检查教师的教案撰写和教学进度落实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活动强度进行了点评,对新教师授课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提出了具体改进要求。

五、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两个学期的本科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中心领导、督导专家、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等针对所有教学环节的全面监控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看课,发现我校体育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课堂纪律良好,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练习兴趣浓厚。在本科教学质量检查中,大面积抽查统计体育课学生到课率为98.56%,迟到率为0.45%,总体来看学生上课出勤率很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校体育课的学风与教风。同时,通过“西交体育”APP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课外锻炼出勤情况良好,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自觉完成课外跑操锻炼任务。

六、特色发展

(一)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以群体活动为牵引培养体育习惯。

1.强化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校内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群体竞赛为主线、体育社团为纽带、主动参与为目的”的“四位一体”课外体育锻炼模式,完善“校、院、班”三级课外体育竞赛体系。

2.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衔接。以制度建设和兴趣引导相结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巩固运动技能、强化方法掌握、保持锻炼频率,致力于提高兴趣、养成习惯、调节生活、增强体质。

3.加强体育社团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在群体活动中凝聚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锻炼组织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以运动竞赛为手段塑造品行。

1.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同步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赛事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完善校园群体竞赛体系,构建竞赛层次与内容多元化格局。

2.普通运动队与高水平运动队协同发展。抓普及促提高,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示范引领,打造高水平运动队西交“品牌”,组建队伍参加省内和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在比赛中不畏艰险、团结拼搏、磨砺意志、永不言败,冲击更高目标,展现交大学子良好的体育素养与精神面貌。

(三)以教学研究为动力促进发展。

1.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促进。紧扣教学和训练中热点问题,开展实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科学化、精准化,探索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建设新思路。

2.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相结合。做好教学团队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同步发展,鼓励各个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服务教学与训练,不断提升质量与实效;用大数据分析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疑难,提出解决方案,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四)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强化体育服务。

1.主动服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完善新的APP体育教学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精准服务。

2.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完善APP场馆管理服务平台(兴庆校区、雁塔校区、创新港校区联动),做到收费标准、预约办法、管理制度等信息全公开、全透明,实现场馆预约状态实时查询,各场地终端使用状态实时显示。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现有教师79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33人,平均年龄45.5岁,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师资队伍整体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高级职称数量级的退休将对体育教学、学科建设等工作的稳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新进教师主要以专业技能突出为主,复合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较少,造成体育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不少运动项目存在断层。

3.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能够在国家体育工作中有重大影响的人才匮乏,融入国家体育工作“主流”的能力相对较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员较少,拔尖人才不足,到国内国外进行交流、深造、访问的教师人数更少,也影响到体育学科的发展。

4.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职数不足,不能满足当前体育工作的需求。目前本科体育教学工作在三个校区同时开展,涉及全校所有本科生,现仅有1名专职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杂,工作负荷过大,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心和个人的发展。

(二)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还需提升

1.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没能真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偏弱。

2.体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目标要求不高,体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课堂思政缺少有力的抓手,课堂教学缺少强身体与学技术相统一的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教育教学改革标志性的业绩不突出,省级教改立项、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少有建树。

(三)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推进缓慢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支撑,目前的现状对比全国同类院校和陕西“双一流”建设高校,除室内场地生均面积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有待改善:一是室外场地生均面积指标低、达不到教育部的基本标准;二是场馆配套设施不完整,不具备承担全国大学生体育单项赛事的条件,与我校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符,也影响到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三是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标志性、影响力和承载功能定位不高,不能发挥区域领头羊的作用。

附表

表格1-2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教师数量

13

39

19

8

表格1-4专任教师年龄层次

年龄

20-30

30-40

40-50

50-60

60+

教师数量

16

8

22

31

2

表格2-1教师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数量

2021年上半年西安交通大学授课竞赛,校级

三等奖

1

2021年下半年西安交通大学授课竞赛,校级

三等奖

1

2022年百名教师思政大练兵,校级

二等奖

1

表格2-2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教改项目

获批进展

体育课程思政干预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已立项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已立项

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融发展的模式研究

已立项

校园足球背景下高校女子足球专项课实施路径研究

已立项

传承的力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已立项

表格3-1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数量

2022年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男篮一级联赛(北区)决赛(全国比赛)

CUBA(北区)亚军

1

2022年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男篮一级联赛全国八强总决赛(全国比赛)

CUBA全国总决赛第三名

1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比赛)

U19组银牌

1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比赛)

男子篮球第七名

1

国际篮联3*3女子系列赛(全国比赛)

冠军

1

2021年陕西省第十八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暨“校长杯”比赛(陕西省比赛)

团体冠军

1

2021年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陕西省比赛)

男子组冠军

1

2021年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陕西省比赛)

女子组冠军

1

2021年陕西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陕西省比赛)

女子单打冠军

1

2022年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陕西省比赛)

羽毛球男子团体冠军

1

2022年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陕西省比赛)

女子篮球高水平组冠军

1

附件【体育中心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