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西安交大与秦英体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构建从兴趣启蒙到职业发展的

全链条培养体系

携手探索足球人才培养新范式

米卢蒂诺维奇、张路等名宿见证

2.5亿元+6000万投入

20年长约久久为功

……

西安交大积极探索体教融合、

校企协同新路径!

融合:足球与教育的“双向奔赴”

3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秦英文化体育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双方签署“西安交通大学-秦英体育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和“秦英体育-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协议”,携手探索足球人才培养新范式。


西安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陕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董侠,西安市副市长张涌,市教育局局长李红雨,市体育局副局长刘刚,抖音集团足球公益基金发起人、秦英体育投资人李英,抖音集团政务合作副总经理薛辉、陕西公司负责人孙昊,秦英体育董事长黄盛华、顾问张利、总经理文翊檀,足球名宿张路、博拉·米卢蒂诺维奇,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严俊杰、单智伟,党委常委成进等出席

西安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代表西安交大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交通大学具有光荣的足球传统。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将体育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践行“强身健心、以体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与校企协同的创新路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此次合作,旨在通过校地企协同、大中小贯通,探索构建高校与中学贯通培养的青少年足球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新范式。

张立群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文化学习、美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持续挖掘校内外体育资源,提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实效,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并不断拓宽产教融合新路径,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抖音集团足球公益基金发起人、秦英体育投资人李英向社会各界对合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签约合作,通过名校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结合,为球员开辟了兼顾学业与职业发展的路径,打通了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就业的全链条发展通道。

李英表示:“此次合作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英体育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配备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全力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振兴中国足球贡献力量。”

著名足球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表示,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能够激励年轻人追求梦想、团结协作、不断超越自我。西安交大与秦英体育的合作签约,标志着中国足球在校园体育和青训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相信中国将在校园足球中注入新的活力,为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开启中国足球的新篇章。

著名足球专家、评论员张路表示,足球运动不仅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目标,更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使命。陕西足球拥有辉煌的历史,西安交大的支持为青少年足球发展创造了符合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足球运动团结、教育、文化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宗旨。相信在各方协同努力下,中国足球未来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2009级校友,10米气手枪项目两届奥运会冠军郭文珺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母校与秦英体育的合作为足球人才培养开辟了新模式。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年轻球员们不仅能在球场上创造佳绩,更能在学业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优秀的足球人才,为中国足球的崛起与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西安交大足球队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过辉煌,也走过低谷。体育中心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体教融合,共同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


百年传承,足球梦起

西安交大足球队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时代变革的前夜,而西安交大足球队却已悄然踏上了征程,成为中国现代足球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之一。

唐文治校长认为“各种有益之运动均需鼓励”,悉心提倡,做到普及与提高并举。他对本校的足球队倍加关注,不仅教诲球员苦练球艺,发奋图强,还关注球员的睡眠饮食。每当赛事结束,无论胜负,皆要勉励一番。爱好足球运动的学生大有增加,球队水平也大有提高。

1908 年,球队迎来了一场关键之战,对手是实力强劲的圣约翰大学球队。在这场比赛中,交大足球队队员们凭借着精湛的球技和顽强的斗志,连进 6 球,一举击败劲敌,这场胜利不仅让球队名声大噪,也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

1913年,上海六大学(除本校外,还有圣约翰、沪江、东吴、金陵、之江5所大学)发起成立六大学足球联赛。在以后的五次联赛中,交大又夺得1915、1916年的冠军,蝉联三次冠军。

在1918年的第五届六大学足球联赛中,再次夺魁,成为了校园体育的骄傲。随着足球水平的提高,本校足球队也因为屡挫强手而名扬国内。

1956年西迁初期,交大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从未减退。在艰苦的条件下,师生们依然积极开展足球活动。没有标准的足球场,他们就因陋就简,在一片相对平整的土地上,用石灰画出场地边界,摆放几块石头当作球门,一场场充满激情的足球比赛就在这样简陋的场地上展开。

尽管场地条件有限,但队员们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足球成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梦想、释放活力的重要方式。

彭康校长经常到大操场和体育馆巡视,了解运动员训练和学生锻炼情况。他鼓励运动员说:“我们是重点大学,人多学校大,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这是自然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刻苦训练,树立高尚风格,为祖国创成绩,为学校争光荣。”

今朝风采,赛场逐光

时光流转,西安交大足球队薪火相传,在学校和体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多次蝉联冠军。

2016年,更是创历史最佳战绩,在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组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亚军。

在2015-2016赛季的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中,这一年的比赛赛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省内赛,分区赛,全国总决赛,再加上陕西省大学生超级联赛,全年下来四十多场比赛,几乎所有的假日都在比赛中。

西安交大足球队在西北区大区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却在半决赛的点球大战中遗憾输给新疆农业大学,最终以西北区季军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

面对全国总决赛的小组赛,西安交大队员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坚定贯彻教练组赛前制定的方针,提前一轮晋级全国8强。在决赛中,面对更强大的队伍,足球队认真揣摩对手的战术,不断寻找漏洞,仔细排兵布阵,最终,西安交大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获得全国亚军。


训练日常,铸就实力

在赛场上的每一次精彩表现,都离不开日常训练的积累。西安交大足球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始终坚持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将汗水挥洒在绿茵场上,为每一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球队的训练日常充实而又富有挑战。球队队员不仅有高水平运动员,也包含热爱足球的普通学生,如何提升技术训练和战术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交大足球队教练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足球知识。在战术训练中,他们会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和优势,制定详细的战术方案。队员们通过反复的演练,熟悉各种战术的运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无论是进攻时的传切配合,还是防守时的区域联防,队员们都能默契十足,将战术执行得淋漓尽致。

除了寻找合理高效的训练方法,足球队更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足球队伍的文化建设以及队员品德素质的培养。事实证明,良好的球队氛围打造了西安交大的常胜之师。

同时,体育中心教师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助力中国足球发展。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中,校足球队教练东岳曾受邀担任陕西省五人制聋人足球男、女队主教练,并最终带队获得男子冠军及女子季军,这也是陕西在残运会聋人足球项目上的历史首金。


未来可期,绘就“足球强国”路线图

西安交大足球队,这支承载着百年足球梦想的队伍,在过去的岁月里,用无数次的胜利和拼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从早期在高校联赛中的称霸,到如今在各类赛事中的精彩角逐,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足球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需要构建覆盖全国的青训网络,引入国际先进的训练体系,并建立青少年球员“技术+文化”双轨培养模式,确保球员综合素质提升。

2025年,我校将深化体教融合,开展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招生。依托学校多元化学科优势,培养“运动技能精湛、人文素养厚实”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项人才,为中国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西安交大足球队队员、体育中心研究生杜浩昇表示,昨天有幸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与秦英体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让我深刻感受到足球与教育融合的深远意义。双方以“体教融合”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从兴趣启蒙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足球运动的机会,也为退役运动员开辟了职业转型的新路径。

活动现场,前国足主帅米卢的寄语令人振奋,他期待从这里走出的球员能代表中国站上世界杯舞台。这场合作是资金的投入,更是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一次创新探索,为足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足球的未来点燃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