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学校启动线上教学后,体育中心积极响应,高度重视,以远程指导为原则,围绕“强身健心,以体育人”的宗旨,迅速确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方案, 保障各项教学与体育活动顺利开展。
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
面对线上教学任务,体育中心遵循“以体育人”核心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教师在线上,学生在课堂,保证运动量”的教学目标。参加舞龙舞狮课程的学生柴聪瑶表示,非常支持体育中心灵活的教学模式,“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还能够坚持每周一次的体育课程,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也很珍惜在户外和大家一起锻炼的机会,非常满足,感谢老师们在特殊时期的保障支持。”
根据不同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育中心多次组织教学研讨,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部分有条件的课程,提前录制动作技术视频并提前发布,保证同学们预习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全程在线,实时线上指导,保证学生练习效果。在参与了新教学模式后,飞盘课程学生姚怡君分享:“虽然老师不到现场,但在老师和同学双方的配合下,教学氛围依旧是非常活跃的,大家的运动活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同学们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认真自主地练习飞盘技术动作。老师实时在线,对于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答疑,更有助于我们规范练习动作。同学们相互之间也会主动纠正动作,彼此配合练习。”同时,对于课程中的运动安全管控,体育中心也不断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尽力减少教师不能现场指导带来的不可控因素。
同辈互助开展群体活动
为了满足同学们体育锻炼兴趣,发挥我校体育社团学生骨干的力量,体育中心组织本科生体育社团22个,体育专项训练队41个,每周开展日常集训138次;在创新港校区组织羽毛球协会、极限飞盘协会、学生赛艇俱乐部等9个社团的分部开展日常集训。保持每周集训人数超六千人,平均每天十支队伍开展集训。
体育中心指派的社团指导教师及时安排学生负责人,熟悉集训内容,在现场负责进行集训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组成同辈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我学习、相互练习、相互指导,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了团结互助的集训氛围。在各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共同努力下,集训活动如常进行。来自健身舞蹈协会的学生徐雅馨表示,“在坚决服从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社团同学主动要求训练,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并积极为社在特殊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仔细观看训练视频,听取老师线上的点评,并在线下的训练里予以改正。这让我们在不断自我提高,收获成就感的同时,感觉进一步融入了健身舞蹈协会这个大家庭,对体育训练和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激情!”
此外她提到,“社团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分享防疫知识,重视社员的心理状态和身心健康,对训练后出现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防止各类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姚怡君说:“在体育中心的合理安排中,我们收益颇多。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和专项集训,不仅能够缓解疫情所带来的不适情绪,也有利于释放学业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
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体育中心坚持“以体育人”核心思想,多措并举,保障校园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运动竞赛为主线、体育社团为纽带、书院指导为特色、专项辅导为亮点”的四位一体课外体育模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