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教育版图中,有一些身影,怀着满腔热忱,奔赴偏远地区,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西安交大体育支教团便是其中一支劲旅,他们的故事,在施甸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动人篇章。

一、启航施甸的希望之旅

云南施甸县作为我校长期定点帮扶单位,于11月举办保山市运动会。应施甸县人民政府邀请,体育中心立即召开赴云南施甸支教座谈会,商量选派前往支教的人选。

体育中心党委书记冯大鹏强调,要始终牢记西迁精神,克服困难,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同时,要注意安全,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上下齐心,分工配合,体现交大体育业务水平,为体育强国贡献交大力量。

体育中心主任刘长江表示,支教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的重要一环,此次支教机会难得,希望各位发扬交大体育精神,爱国奉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两地师生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积极助力当地体育发展。

体育中心承担着公共体育教学、科学研究、体育专硕培养、运动训练、群众体育等工作任务,教师每年人均课程量高达六百至七百学时。考虑到近期还承办有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技能大赛、省高校田径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交流会、学生体质监测测试等重大活动,在教师人员安排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体育中心仍结合施甸县体育发展需求,选派出贺智裕、彭习涛两位老师和刘悦颖、韦修炜、李喆瑞三位体育专业研究生前往施甸,协助当地政府开展运动员训练和运动会筹备工作。

10月25日晚,体育支教团肩负着学校的殷切期望与深切关怀抵达云南施甸。次日,他们立即奔赴不同训练场地,展开考察调研。进入学校后,体育支教团与当地教练员展开座谈,全面了解各支队伍的实际情况,并配合施甸当地教练员,优化训练方式方法,力求达到最佳训练效果。体育支教团也召开座谈会,成员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精心制定出工作思路与方案,并依据项目及各自特长进行分组,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随后,彭习涛老师带领李喆瑞同学进驻一中,全力负责篮球项目训练;贺智裕老师则带领刘悦颖、韦修炜同学扎根二中,专注于田径项目训练。

二、教学相长与示范引领

在实际工作中,支教团成员以身作则,倾囊相授。

贺智裕老师负责投掷队训练,教授同学们新的技术,纠正队员的技术以及发力方式。他穿梭在队员们中间,为每一位队员纠正动作细节。亲身下场示范指导时,贺老师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身体微微后仰,迅速完成了一整套标准的投掷动作,从腿部的蹬地到手臂的挥出,每一个环节都流畅自然,充满力量,他用手中投掷出的器械,投出了无限希望与队员们的梦想。

彭习涛老师耐心细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详细讲解篮球比赛中的各种战术体系,从简单的传切配合到复杂的联防战术,不仅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也画出清晰的战术示意图,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学生们在他的教导下,在技能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更对篮球这项运动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热爱。他们不再是盲目地模仿动作,而是能够根据场上的形势,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三位优秀学生刘悦颖、韦修炜、李喆瑞,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特长,将体育的健、力、美直观地展现出来,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交大体育人的卓越风采,让施甸的学子们近距离领略到体育的魅力与力量。

刘悦颖在短跳队的三级跳训练中倾尽全力。她细致分析每位队员的技术动作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专项强化训练队员们不够熟练的环节,对较为困难的动作要点,她亲自示范、通俗讲解。刘悦颖也深知放松练习对于队员们身体恢复和预防损伤的重要性,通过简单的慢走和各种拉伸放松练习,为每一位队员精准调校拉伸的角度、把控拉伸的力度与节奏,切实保障每位队员均能获得理想的拉伸成效,为队员们后续的训练恢复及身体机能维护奠定坚实基础。

李喆瑞满怀热忱与决心投入篮球队的带训中。他深入了解每一位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特点,制定最适合的训练计划。训练开始前,他鼓舞士气,向队员们阐述篮球运动的魅力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点燃斗志;迎来比赛时,他化身为公正严谨的裁判,不放过任何一个犯规动作和违例情况,赢得球员认可和尊重,保障比赛顺利进行;比赛间隙,他及时总结场上情况,指出问题和改进方向,让队员们能够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成长。

韦修炜为长跑队员们开启了一场强化小力量素质并攻克薄弱环节的特殊训练。他深知小力量素质的提升对于队员们跑步姿势的稳定、冲刺阶段的爆发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他仔细观察每一位队员的身体形态与运动习惯,敏锐捕捉他们在力量表现上的细微差异,针对性强化摆臂时力量传递不够流畅的队员的肩部与手臂的小肌肉群力量。他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动作规范,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断提醒队员们注意腰部的发力和身体的平衡,激励着每一位队员超越自己的体能极限。

面对艰苦的训练场地条件,老师们为防止运动员受伤,同时保证训练质量,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教练组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教学经验,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出组合式力量训练方案。投掷组前期缺乏专业器材,当地教练苏家富教在抱恙服药的情况下亲自动手制作标枪,带领学生训练。面对困难,丝毫不退,积极创造条件的坚韧与执着令人钦佩。

训练间隙,支教团化身心灵导师,为孩子们讲述体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勾勒出自己的前途蓝图,用美好的愿景激励孩子们刻苦训练、勤奋读书、踏实做人,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提灯领路人,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三、校长亲赴施甸慰问传祥

11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一行赴云南省保山市,看望慰问西安交大赴施甸体育支教团。

张立群为支教团发放了慰问品,他表示,支教是西安交大帮扶施甸,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支教个人成长锻炼的宝贵机会。他勉励大家将个人使命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施甸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实现自身价值。

支教团成员们表示,一定不辜负校长的期望,会将关怀化作动力,为施甸县的体育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绚烂的青春之花,为教育帮扶贡献更多的力量。此次慰问活动,不仅让支教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也为施甸县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永恒记忆与深刻感悟

刘悦颖:在这里,我看到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却也目睹了孩子们在困境中对成长的不屈追求。这使我反思,作为教育者,不应局限于课堂的四方天地,更应积极探寻如何打破地域的壁垒,让优质教育的阳光均匀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我们与当地教练并肩作战,一起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挑战又饱含关爱的教育环境。这种跨地区、跨背景的合作,不仅丰富了我的教育视野,也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需要每一个人的热情投入和积极贡献。

李喆瑞:支教过程中最深刻触动我的,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他们对自身技能提高的渴求,如同干旱的土地渴望着甘露。这里孩子的水平、教学条件或许比不上城市,但孩子们的热情和努力却丝毫不减,他们会珍惜每一次与我们相处的机会。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感恩学校给予我们使命能够有机会为这些孩子们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改变。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希望。

韦修炜:我曾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两年的军旅生涯带给我更深的家国情怀,更高标准的自我要求。我在施甸二中集训队,与教练组一起克服场地器材条件有限、运动员基础薄弱等问题,创造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运动员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除了指导配合田径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交流中给他们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对于大学生活、未来生活的向往。我希望能为交大和施甸县体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这段充实的支教历程中,西安交通大学体育支教团凭借专业的技能、敬业的精神以及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满满的深情,生动展现出了支教团的独特风采,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也将在施甸的教育事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更多人关注和投身到体育支教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