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体育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课内外结合强化“以体育人”。体育教学采取“体育课程为主、群体活动为辅”的体育育人模式。统筹安排年度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本学年共开设39个专项、1311个教学班,38960学时,做到本科四个学年全覆盖。召开教学工作会议10余次,安排领导查课57人次,教学法活动53次,组织公开课6次,制定教学进度52份,新教师资格认定2人。完成全校四个年级23000多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

我校本科生体育必修课开设两学年,128学时,2学分,学生在进校第一、第二学年分四学期完成,每学期32学时,0.5学分;目标教学课16学时,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体育选修课。2023-2024学年共开设体育必修课程7大类30种专项,体育选修课4大类11种专项。

(2)本科生学生情况。

1.本科体育必修课教学总计:35488学时。

2023-2024学年第1学期:560班,约13440学生,17920学时;2023-2024学年第2学期:549班,约13176学生,17568学时;

2.本科体育选修课教学总计:480学时。

2023-2024学年第1学期:9班,约270学生,288学时;

2023-2024学年第2学期:6班,约180学生,192学时;

3.本科目标教学总计:2992学时。

2023-2024学年第1学期:105班,约4200学生,1680学时;

2023-2024学年第2学期:82班,约3280学生,1312学时;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条件。

1.体育中心现有教师82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讲师21人,助教6人,助理教授6人。共有博士13名,在读博士9名。教师平均年龄44.1岁,30岁以下11人,30-39岁21人,40-49岁10人,50-59岁37人,60岁及以上3人,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2.教师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情况。

体育中心所有教师均主讲本科生《大学体育》课程,所有教授均承担本科生课程。

(二)教学条件。

1.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106.08万元(购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设备),教学经费14.5万元,共计120.58万元,所有经费用于整修教学场地、采购教具、教学设备器材、教学专家劳务费等。

2.其他特色教学条件。

(1)体育中心建立了“跑操锻炼为基本、运动竞赛为主线、书院指导为特色、专项辅导为亮点、体育社团为纽带”的五位一体课外体育模式,着力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过程。

(2)通过西交体育APP,为学生提供自主锻炼、社团集训、课外辅导、院级以上竞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活动。要求学生每周锻炼不少于3次、每学期锻炼不少于40次,本学年,学生12259人参与跑步锻炼,总距离121万公里,人均锻炼达49.3公里。

(3)指派27名教师负责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舞蹈、舞龙舞狮、武术、射艺、棋牌、极限飞盘、跑者俱乐部、骑行天下、游泳、轮滑、健身、体操协会、龙舟、击剑、雁塔羽毛球社团建设指导工作,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常规训练和学习,筹办社团特色赛事,共计指导学生5242人,参与54744人次。组织校级赛事20余项开展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陆上赛艇比赛、八人九足比赛、西迁跑、少数民族运动会、春季系列赛等,广播操参与人数4160 人,赛事共计参与人次24364。

(4)年度内举办校运会、乒、羽、篮、足、排等新生杯系列赛,篮、排、足的春、季联赛,羽毛球、乒乓球书院杯和公开赛,游泳系列赛,棋牌系列赛、飞盘比赛、体育嘉年华、越野赛、研究生体育活动月以及各项目的裁判员培训等赛事和活动,共计43项,累计参与超33000人次。

(5)多校区同步开展“嗨跳·仙交”校园广场舞活动,每场参与人数均超3000人,全网超500万人围观,累计参与超50000人次。年度内举办校级体育竞赛活动20余项,参与人数达30000余人。

(6)加强课内课外的衔接,2023-2024学年共开设16个类型、13个学生课外体育训练营,共计539项次,参与人数10883人,共计754466人次,分层次帮助学生通过强化练习和辅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3.实践教学条件。

现有的教学场馆、设备、信息资源全部用于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利用率达10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积极做好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招生筹备,教育部已审批通过,专业建设有序推进。

(二)课程与教材情况。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目前体育中心共有省级一流课程3门(线上1门,线下2门),校级名课程11门,积极申报省级一流线上慕课优秀案例;继续加快推进体育配套教材更新,年度内共编写教材6部,出版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修订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加强日常教材使用管理,落实《体育中心教材工作细则》和《体育中心“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规划》,每个学期都能按时组织教材选用审核。

(三)名师培育情况。

体育中心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了教学常规、专项素质、课程思政等多轮次授课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能力。选拔和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类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推荐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比赛,获二等奖3项;参加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1名教师获西安交通大学第八届教学卓越奖,一个教学团队获教学优秀团队奖,获批国家级裁判3人。目前体育中心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后备教学名师2名。

(四)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加大教学改革培育力度,开展了一流课程与教改项目申报专题讲座,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聘请专家为申报材料进行打磨指导,成功立项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校级青年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

(五)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学院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认真领会《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精神,贯彻《方案》要求,围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这一核心任务,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实行课程“四位一体”检查评价机制,综合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适应教学形势变化,教学活动更加严格规范。

2.积极改革创新。

改进体育必修课修读机制,设定上、下学期的递进先修关系,防止下半学期的专项提高课被无基础的学生选到,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完善目标教学课程体系,“长跑、游泳、陆上赛艇、24式太极拳”项目四选一,其中“24式太极拳”调整为仅针对身体病残弱的同学选择,“陆上赛艇”针对体重指数(BMI)过大的同学选择;改进授课方式,目标教学课程由可以自修调整为须经过16个学时的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大三大四学生动不起来的问题。

3.强化课程思政。

体育中心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品行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始终,通过“强体魄促健康、树品行益心智、持毅力葆恒心”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运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意志历练过程中,以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奋斗拼搏、为国争光典型事例弘扬“四面旗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中心全面开展课程思政进课堂工作,覆盖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群体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方面的比赛,在“首届全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中获二等奖1项;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育人效果作为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绩效分配、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西交体育”微信公众号、“西交体育”APP和体育中心网站,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宣传报道。

四、教学质量保障

1.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本科生培养议题等情况。

2023-2024学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10余次,根据时间节点安排部署相关体育教学工作,指导各教研室开展教学日常检查,专题讨论体育本科专业建设、一流课程申报、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改进等教学重点工作。

从学校督导组和体育中心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工作兢兢业业,能够认真贯彻教书育人根本宗旨,教学环节把握得当。

2.院系督导制度建设情况。

体育中心聘请3名教授为院级教学质量督导专家,主要参与新教师的教学指导、所有体育教学活动的检查督导工作,院级督导每学期人均查课听课达29次。在教学质量检查过程中,院级督导专家认真看课评价,客观评价点评,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传帮带,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所有院级和中层领导都带头听课检查,年度内听课查课57人次,利用听课看课时机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形式,检查教师的教案撰写和教学进度落实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活动强度进行了点评,对新教师授课和上半学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提出了具体改进要求。

五、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两个学期的本科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中心领导、督导专家、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等针对所有教学环节的全面监控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看课,发现我校体育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课堂纪律良好,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练习兴趣浓厚。在本科教学质量检查中,大面积抽查统计体育课学生到课率为96.95%,迟到率为0.4%,总体来看学生上课出勤率很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校体育课的学风与教风。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共4966人,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4924人,测试合格率为99.15%。

六、色发展

体育中心立足于“强身健心、以体育人”的新时代定位,将体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健康校园建设单位。

1.推行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定。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等级实施办法(试行)》,继续在全校推行“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等级”评定。年度内共有856人参加四个项目的比赛,4人获得校一级运动员称号,29人获得校二级运动员称号,87人获得校三级运动员称号。通过运动等级评定,提升了学生体育专项运动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便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豪感、荣誉感。

2.强化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校内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群体竞赛为主线、体育社团为纽带、主动参与为目的”的“四位一体”课外体育锻炼模式,完善“校、院、班”三级课外体育竞赛体系。

3.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衔接。以制度建设和兴趣引导相结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巩固运动技能、强化方法掌握、保持锻炼频率,致力于提高兴趣、养成习惯、调节生活、增强体质。

4.加强体育社团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在群体活动中凝聚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锻炼组织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结构有待调整。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现有教师82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40人,平均年龄44.1岁,老龄化问题仍较突出,师资队伍整体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高级职称数量退休将对体育教学、学科建设等工作的稳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新进教师主要以专业技能突出为主,复合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较少,造成体育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不少运动项目存在断层。

3.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职数不足,不能满足当前体育工作的需求。目前本科体育教学工作在三个校区同时开展,涉及全校所有本科生,现仅有1名专职教务员,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杂,工作负荷过大,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心和个人的发展。

(二)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还需提升。

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不足,目标要求高度不够,体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优化;课堂思政缺少有力的抓手,课堂教学缺少强身体与学技术相统一的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教育教学改革标志性的业绩不突出,在省级教改立项、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方面少有建树。

(三)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推进缓慢。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支撑,目前的现状对比全国同类院校和陕西“双一流”建设高校,除室内场地生均面积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有待改善:一是室外场地生均面积指标低、达不到教育部的基本标准;二是场馆配套设施不完整,不具备承担全国大学生体育单项赛事的条件,与我校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符,也影响到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三是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标志性、影响力和承载功能定位不高,不能发挥区域领头羊的作用。

    附表

    表格1-2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教师数量

    14

    35

    21

    12

    表格1-4专任教师年龄层次

    年龄

    20-30

    30-40

    40-50

    50-60

    60+

    教师数量

    11

    21

    10

    37

    3

    表格2-1教师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数量

    全国高校体育老师网球基本功大赛(国家级)

    一等奖

    1

    全国高校体育老师羽毛球基本功大赛(国家级)

    一等奖

    1

    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大赛(国家级)

    一等奖

    1

    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大赛(国家级)

    二等奖

    2

    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大赛(国家级)

    三等奖

    1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竞赛

    一等奖

    1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竞赛

    三等奖

    1

    首届全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国家级)

    一等奖

    1

    首届全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国家级)

    三等奖

    1

    “课程思政百名教师大练兵”

    二等奖

    2

    表格2-2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教改项目

    获批进展

    新文科理念下高校瑜伽课程融合形体训练的实践(省部级)

    已立项

    “三全育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育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省部级)

    已立项

    校企共建路径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省部级)

    已立项

    高校乒乓球课程体育教师培训指标构建(省部级)

    已立项

    协同育人助推新时代健康中国梦(省部级)

    已立项

    以体育人理念下青少年“课余体育”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论证(省部级)

    已立项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T)运动干预改善普通大学生体能的研究(校级青年项目)

    已立项

    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大学生体质健康精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校级青年项目)

    已立项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模式构建与实施(校级青年项目)

    已立项

    体适能教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重要性研究(校级青年项目)

    已立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采集式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校级)

    已立项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月”--西交·通全球暑期学校(XJTISS)项目(校级)

    已立项

    传承的力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校级)

    已立项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地(校级)

    已立项

    表格3-1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

    数量

    2023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冠军

    11

    2023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亚军

    7

    2023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季军

    5

    2023年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前八名

    11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国家级)

    冠军

    4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国家级)

    亚军

    2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国家级)

    季军

    4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国家级)

    前八名

    18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国家级)

    冠军

    3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国家级)

    亚军

    5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国家级)

    季军

    2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国家级)

    前八名

    2

    2023年第27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国家级)

    女子团体第五名

    1

    2023年第27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国家级)

    女子双打第五名

    1

    2023年第27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国家级)

    男女混双第五名

    1

    2023年第8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羽毛球比赛(国家级)

    甲组男子单打亚军

    1

    2023年第8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羽毛球比赛(国家级)

    男子团体第五名

    1

    2024年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第3站)(国家级)

    男子三级跳远冠军

    1

    2024年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女子24强决赛(国家级)

    全国第五名

    1

    2024年中国大学武术套路锦标赛(国家级)

    冠军

    5

    2024年中国大学武术套路锦标赛(国家级)

    亚军

    3

    2024年中国大学武术套路锦标赛(国家级)

    季军

    3

    2024年中国大学武术套路锦标赛(国家级)

    前八名

    9

    2024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冠军

    3

    2024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亚军

    5

    2024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季军

    4

    2024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锦标赛(国家级)

    前八名

    4

    2024年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国家级)

    冠军

    1

    2024年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国家级)

    季军

    2

    2024年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国家级)

    前八名

    7

    2024年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联赛(总决赛)(国家级)

    混合团体第三名

    1

    2024年全国田径项群赛(国家级)

    冠军

    1

    2024年全国田径项群赛(国家级)

    季军

    1

    2024年第28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国家级)

    男子双打第五名

    1

    2024年第28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国家级)

    女子单打第五名

    1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北方赛区)

    冠军

    2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北方赛区)

    亚军

    4

    2023年第22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北方赛区)

    季军

    5

    2024年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西北赛区)

    女篮西北赛区冠军

    1

    2024年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西北赛区)

    男篮西北赛区冠军

    1

    2024年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西北赛区)

    女子团体冠军

    1

    2024年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西北赛区)

    男子团体亚军

    1

    2024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西北赛区)

    男女混合团体冠军

    1

    2023年陕西省乒乓球锦标赛(省级)

    冠军

    3

    2023年陕西省乒乓球锦标赛(省级)

    亚军

    3

    2023年陕西省乒乓球锦标赛(省级)

    季军

    8

    2023年陕西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省级)

    男子甲组冠军

    1

    2024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CUBAL预选赛(省级)

    女篮冠军

    1

    2024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CUBAL预选赛(省级)

    男篮冠军

    1

    2024 年陕西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省级)

    男子甲组团体冠军

    1

    2024 年陕西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省级)

    女子甲组团体亚军

    1

    2024 年陕西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省级)

    男单甲组第一名

    1

    2024 年陕西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省级)

    男双甲组第一名

    1

    附件【2023-2024学年院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体育中心).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