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体育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统筹安排年度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规模达到1202个教学班,33614学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议10余次,安排领导查课65人次,教学法活动62次,组织公开课7次,制定教学进度68份,新教师资格认定3人。利用周末加班加点完成了全校四个年级21400多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
我校本科生体育必修课开设两学年,128学时,2学分,学生在进校第一、第二学年分四学期完成,每学期32学时,0.5学分;目标教学课16学时,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体育选修课。2022-2023学年共开设体育必修课程7大类24种专项,体育选修课4大类10种专项。
(二)本科生学生情况。
1.本科体育必修课教学总计:33056学时。
2022-2023学年第1学期:515班,约12360学生,16480学时;2022-2023学年第2学期:518班,约11520学生,16576学时;
2.本科体育选修课教学总计:608学时。
2022-2023学年第1学期:10班,约300学生,320学时;
2022-2023学年第2学期:9班,约360学生,288学时;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条件。
1.体育中心现有教师81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8人,讲师22人,助教4人,助理教授2人。共有博士9名,在读博士8名。教师平均年龄45.4岁,30岁以下12人,30-39岁15人,40-49岁14人,50-59岁37人,60岁以上4人,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2.教师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情况。
体育中心所有教师均主讲本科生《大学体育》课程,所有教授均承担本科生课程。
(二)教学条件。
1.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200万元(完成五人制足球场改建项目),教学经费6.9万元,共计206.9万元,所有经费用于整修教学场地、采购教具、教学设备、器材等。
2.其他特色教学条件。
(1)体育中心建立了“跑操锻炼为基本、运动竞赛为主线、书院指导为特色、专项辅导为亮点、体育社团为纽带”的五位一体课外体育模式,着力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过程。
(2)大力推进特色项目的开展与普及,借助我校赛艇运动项目优势,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大面积开展陆上划船器目标教学课,建成龙舟必修课及选修课。
(3)年度内举办校级体育竞赛活动40余项,参与人数达30000余人。持续为41个校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指导,并依托体育社团成立了多支普通生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
(4)加强课内课外的衔接,2022-2023学年共开设12个类型、61个学生课外体育训练营,分层次帮助学生通过强化练习和辅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并联合书院开展体育朋辈课程。
3.实践教学条件。
现有的教学场馆、设备、信息资源全部用于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