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30日,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成功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桦,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孙麒麟,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组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副组长、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常乃军,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副组长、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副组长、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胡振浩,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席光,陕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刘宏恩,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副主任、体育分社社长范峰等领导和嘉宾,以及21位教指委公体组委员出席会议。培训班共吸引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400余名体育部(系)主任、书记或体育学院有关负责人参加。

培训班的举办正值全党全国喜迎建党百年之际,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各项工作要求,广泛交流有关高校公共体育工作的成熟经验,着力提升高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5月29日上午,培训班举行了开幕式。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教授致欢迎辞,对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给予交大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席光指出,交大体育工作历经百年发展,成绩显著。体育精神也是学校西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大愿与各兄弟院校一起,推动新时代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组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近年来,教指委公体组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和教指委直接领导下,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最新政策要求,积极创新,扎实工作。培训班为各位体育部主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希望全体同仁能够在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上获得提升。最后,她还就做好本次培训学习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学习所授课程内容,三是利用学习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四是注重总结实践,引领高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2天的培训会议共安排了9场专家讲座。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桦教授作《体教融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与创新》报告,介绍了体教结合的缘起、体育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展望体教融合模式对体教结合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作《身体素养与青少年体育改革》报告,指出当代青少年体育发展困境,分析身体素养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基于身体素养导向的“长期运动员发展模式”,提出基于身体素养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法;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授作《科学谋发展 奋进十四五:高校要认清六个趋势回答八个问题》报告,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宏观参照;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教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体育时的有关情况,分享了个人体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范峰副主任作《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新时代公共体育教材建设思考》报告,为做好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陈华处长作《七大行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上海市学校体育“十四五”规划解读》的报告,介绍了上海市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行动布局,分享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与展望;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海元教授分享了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学习体会,解读了《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举措。西安交大体育中心主任刘长江交流分享了学校开展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的有关情况;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国家级教学名师孙麒麟教授作《体教融合:中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究》的报告,解读了体教融合文件,回顾了中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建设历程、总结若干典型,分享了对于中国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发展的思考。

会议期间,还组织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深入感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各院校主任书记们也利用会议间隙,沟通交流学校体育发展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目前,全国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已打造成为高校公共体育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平台。下一步,公体组也将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实效和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推动提升高校公共体育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